注册|登录|帮助|客服电话:400-821-0588
首页>资讯中心>2007年股市疯狂 巨大的资金量来自哪里?

2007年股市疯狂 巨大的资金量来自哪里?

来源:    时间:2007-05-18 17:55:01

       撇开此轮牛市的合理性多少不谈,和1994~1996年,1999~2001年两次股市大热相比,散户投资者的炒作手法鲜有进步,而涉及人数、资金面则成倍放大,快钱心态亦更加膨胀。
  散户前赴后继,资金如泉涌入,题材此起彼伏,消息漫天飞舞,信心一路爆棚。无论此轮牛市如何收尾,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个提前到来的夏天的股市高温。
  普通意义上的警示风险和所谓的投资者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令人们清醒。高处不胜寒的股市能否和如何软着陆。“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但对于那些已将“棺材本”钱投到股市上的弱势群体来说,“风险自负”是不是一个过于“奢侈”的选择。5月15日股市的大幅下挫,是恢复理性的起点,还是进一步冲高前的调整?
  这些问题正考问着市场各方。
  2007:沸腾“股”乡
  股市是江湖,炒股是传销,报表是策略,跟庄是战略。如果这些成为投资者的共识,股市想不狂涨都难
  ★ 本刊记者/陈晓
  2007年5月15日,一次平常的周末后股市开盘。但在上海一家营业部,连创新高的行情加重了交易的紧张气氛。为了抢夺有限的交易终端,有的股民在收盘离场时留下水杯占位。
  作为这轮股市狂潮的见证,中国的大部分交易大厅更让人感觉像是跑马厅,而不是兴旺的交易场所。当大盘每出现一次惊险一点的跳跃,或者是某只股票表现出类似“黑马”的突然上涨,都会在盯着自动报盘显示屏的股民群中惊起“哇”声一片。
  同时,很多写字楼办公室却犹如交易大厅一样嘈杂不堪。股票成为上班时公然持续谈论的主题。夏云(化名)供职于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她说自己每天上班的主要任务,就是进入老总的房间,偷看他电脑上有什么可供选择的股票的消息。
  中国股市在经历5年熊市的沉寂后,突然又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从2007年4月开始,中国的A股市场掀起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资金入市风潮。
  根据《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共同推出的最新一期《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4月份,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单向流入近2500亿元,两市新开A股账户478.75万户,均创下历史新高。截至4月末,A股市场存量资金达到惊人的9800亿元。
  这和人们情绪的鼓荡交织在一起,使股市在今年开始一轮井喷行情。
  入市
  巨大的资金量来自哪里?
  南京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为筹钱炒股用他的房子做抵押借了6万元。而这样利用银行的信贷杠杆进入股市的做法在深圳更不少见。除了将已经还清贷款的房子又重新抵押给银行,换取资金进入股市,身处市场经济最前沿的深圳人还发明另外一种方式――加按。由于房市普遍大幅升值,一些市民就把正在按揭的房子重新估值,贷到更多款来进入股市。
  散户投资者是目前股市的主人翁。根据《股市月度资金报告》的统计显示,在4月份接近2500亿的流入资金中,机构资金只有三分之一,而其余1600亿以上应为个人资金的贡献,个人资金与机构资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1。
  而在去年的11、12月,深沪两市的资金9成以上还来自机构。短短几个月,A股市场的新资金主流已经基本转换至以个人为主。大批的个人投资者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持续入市,堪称目前市场最大特征。
  这也成为了一场最生动全面的资本市场普及教育。夏云在年初入市后,试图通过自我钻研搞清楚K线图为何物,辨别买进卖出的成交量以确定是否有庄家藏身等等。在这个试图了解股市运做规律的过程中,她也欣然接受了炒股就是传销的观点。一轮一轮往上炒,一单一单往下传。“看棒子最后交到谁的手上。”夏云说。
  源源不断入市的资金,正支撑着这个“传销游戏”的接力棒往下传递。截至5月,中国的股票交易账户总数已达到9500万个,较一年之前剧增了30%,据中国证券结算登记有限公司的数字,仅上周三一天,股市新开户数就达到了552559个。
  这还不包括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目前,股票资产大约占社保基金4500亿总资产的39%。
  每个股民都有太多正当的理由从泡沫中分一杯羹。银行存款低息,北京四环外的房产价格已经是万字打头,还有读书、看病、养儿育女等一大堆数字未卜的人生大事。“我们辛苦工作抬高了一切资产价格,我们也要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夏云说。
  正是这种明确要赚快钱的投资者更让人担心。“占投资者大多数的还是散户,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第一次踏进股市。鉴于中国庞大的家庭储蓄和偏低的存款利率,我们有理由相信,除非采取措施改善市场的灵活性,否则市场还会进一步受到过度抬升。”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说。
  消息
  “对中国许多新股民来说,选择哪只股票是门艺术而非科学。”美国《商业周刊》如此评论中国股市当下的主人翁们。这和十年前散户主宰的疯狂牛市有惊人的相似――消息为王,散户聚集的交易大厅,照面的问候语通常是:有什么消息?几乎每个散户新手都拥有热门的小道消息。它们的来源是网上聊天室,熟人的口口相传,还有手机上不知来由的荐股短信??
  2007年初,沪东重机( 93.59,0.14,0.15%)通过定向增发注入大股东中船集团的优质资产。受此消息的刺激,沪东重机复牌后接连7个涨停板,两个多月后股价一度越上百元大关。据《证券时报》报道,进入2007年,类似沪东重机这类资产注入的概念迅速走红,成为股市中产生流言最多的题材。“有的时候,消息的流传不是反映的事实,而是反映股民的愿望。他们在寻找,期待下一个沪东重机。”申银万国一位分析师说。
  这样“水性杨花”的信息,即使在大盘一片向红的繁荣下,也表现出了它们的不可靠性。上海一家薄利经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就因此成为了轻信传言的股民的噩梦。聊天室内曾盛传该公司将得到其母公司注资,其股价在一周内上涨30%。但接下来的一周,该只股票因资产转移未实现而跌回原形。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损失,更是一种心理的创伤和对个人智力的羞辱。“这样的行情,赔钱简直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现在的股市不是赚不赚,而是赚多少的问题。”王磊说。他是这起失败投资的一位小股东。
  在广州一家营业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新涌进的股民中,27%是离退休人员,闲来无事开始炒股。不会用计算机的他们依靠报纸、杂志中的商业板块和电视上《证券直播》《天下财经》这类节目来获取信息。
  沸腾的市场里飘荡着各种真伪莫辨的消息。李运鸿对此嗤之以鼻:“这些都是转了七八手的消息。真正有价值的是一手消息。”他自认是拥有这样金贵信息来源的人。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证券部的负责人,李运鸿在帮公司联系上市事宜的一年,数度出入证监会和券商公司。这些经历搭建起来的人脉,让他在股市中如鱼得水。“中国到底还是个江湖社会,股市掘金也要看你在江湖中的深浅。”李运鸿说。而股市中倚重消息的小散户,多为市井中的引车卖浆者,或者高楼中深居简出的白领,他们的江湖和股市的江湖,完全是两个世界。
  报表
  全民热捧之际,上市公司要做什么?
  给出一张好看的报表!
  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报表出炉。统计显示,在具有可比数据的1364家公司中,加权每股收益比去年同期增加78.1%。“这不仅是和经济繁荣相伴相生的巧合,也是上市公司在股疯前的顺势而为。也就是说,是种策略选择。”李运鸿说。用好的报表说服股民,或者制造一些热门的概念吸引股民,都是上市公司可选择的策略。
  为恢复投资者信心,从2005年开始,政府对1400家上市公司进行解决股权分置的改革。如今,已有90%的公司完成改革。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股市生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成为股市生态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首次与小股民一致,我们也要关心股价涨跌。”李运鸿说。
  这是热得几乎要烧起来的股市让人稍感安心的地方。“现在,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透明度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等方面要比以往严肃认真得多。”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田仁灿说。
  当然,在这样沸腾的股市中,上市公司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一方面被人买卖,一方面参与买卖。“在一个不太使用支票的国家,手中握有大量现金的公司不会袖手旁观。”里昂证券亚太市场中国国投资组合主管弗雷泽?豪伊说。
  李运鸿的职责是负责公司证券业务的对外联系。他的另一个角色是公司炒股的操盘手。“如今,我手中的资金已经达到一只基金的规模。”李说。目前,国内一只基金的资金底线约为两个亿。
  李运鸿的手下还有一个团队。在牛市里,这份工作成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职员们在操盘公司股票的同时,也顺带经营着自己的买卖。“跟庄家依然是股市获胜的不二法门”,李说,“我的手下从来不要求我加工资,因为跟盘的收益已经足够。”
  坚守
  “如果说股票市场历史上有一件事确定不移的话,那就是新股繁荣永远是危险繁荣的最后阶段――是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警告,就像周期性呼吸异常是死亡的信号一样确定。”这是约翰?布鲁克斯在总结美国60年代股市兴起与崩盘的结语。这样的迹象在2007年沸腾的中国股市也已有迹可循。
  2007年3月1日,平安保险首次上市交易,股价即跃升38%。这种一日千里的势头正契合了股市里短线投机者的梦想。“有多只新股上市定价时市盈率超过了30倍。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然调节股票价格的功能因此被抑制。”3月7日,上海市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在盘点股市时这样总结。
  而一些曾经在股市上表现不佳、行将退市的ST股,步枧J卸?风,利用一些重组消息重生。实际上,ST股正在成为目前股市的一种现象。2007年以来,只要有交易的ST股票,几乎都有与其名声不相符的行情。虽然有着每天5%的涨跌幅限制,但涨多跌少且总是连续上涨5%的走势,让股市中流传:“愈ST,愈有投资价值。”
  而这样的景象在美国90年代的股市中似曾相识。前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盘点美国喧嚣的90年代时曾写道,股市的繁荣或者泡沫,引发的一个结果是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大增。而这反过来给股市制造了更多的题材,成为一些ST咸鱼翻生的机会。
  当然,人们也承认,证监会在股市萧条时做的一些制度建设也有了回报。“就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值得选择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李运鸿以一个操盘手的眼光评价价值选择的可能性。2006年,中国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同时也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其中包括几家大银行。这些银行股的市值已占到上交所总市值的三分之一,中国股市今年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它们实是功不可没。
  这或许正是现在股市最神鬼莫测之处。虽然诸多征兆和上一轮股疯相似,但一些市场因素的改变和增加,令人很难将两代股疯进行简单对比。比如一个显著的不同是:“与1999~2001年的那轮牛市相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已大大增强,我们因此可以期待本轮牛市能持续更长时间。”
  每个人都知道市场在繁荣中隐含着危机,但在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超过10%的利好背景下,谁都不愿轻易撤出。“谁愿意放弃未来50年都难以遇到的快钱机会呢?”李运鸿说。
  一片狂热中,股市似乎要进入一个兵戎相见的关口了。5月初,周小川在10国集团央行行长巴塞尔会议召开前答记者问时,表达了对股市可能含有泡沫,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的担忧。
  李运鸿已经将操盘的股票减持至三成。据他所知,很多大庄家早已在逐步减仓。但股市涨势未遏。而4月最后一天更出现新开户数量达108万户。
  和监管当局以及专业分析师的警告相反,股民们自有一套激励自己的乐观情绪和指标:刚发布的财报数据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约一倍,必将冲低市盈率,这就是风险降低的标志;2008奥运之前,国家不会让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垮掉。而在网络聊天室中,股市不败的想象空间已经放远到2010年世博会。
  有一位自称“在中国股市打滚14年”的资深股民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络版上发表“散户宣言”:“目前,我仍沉醉在泡沫中,资本已经获得了数倍的增长,而且我做好在市场转势确认时以减值20%的代价止赢的准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看到以我们的微力,抬高股价让外国资金买贵货,也不愿意看到外国资本买了便宜货后,抬高股价让同胞们去接。”
    ★已是高处不胜寒?
  5月15日股市的大幅下挫,是恢复理性的起点,还是进一步冲高前的调整?
  ★ 本刊记者/郇丽
  在形势大好的时候预测灾难,需要勇气。所以,当股市经历了“2?27”大跌,股指依然在连创新高中一往无前的时候,政界、学界、投资界开始讳言股市泡沫。
  而人们看到的是,沪综指从1000点攀升至2000点附近,耗时近18个月,从3000点到4000点,只用了48个交易日。
  与此同时,据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4月,进入股市的散户增量资金达到了惊人的6000亿,散户资金所占比例已经历史性达到了40%。
  A股有无高估,泡沫是否立即破裂,破裂又有多大的破坏力,“五一”节后,市场上充满顾虑,却又都谨言慎行。
  冲起来的泡沫 担不起的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看到,无论央行屡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担忧资产价格的讲话,都没能撼动这种狂热。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股市的可怕之处,不是股指的大跃进,而是普通投资者的盲目乐观。新投进来的股民的资金有不少是一生的积蓄,一旦泡沫破灭拿不回来,到时候可能造成的社会矛盾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上海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方星海认为,目前散户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且对于股票的合理价格没有清楚的认识,散户的高位恐慌心理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有可能导致趋势逆转,到最后股票市场可能会被自身的体重所拖垮。
  据深圳交易所统计显示,截至3月底,今年以来新开户的投资者,在深圳A股主板市场的成交占比,首次超过基金达到7.29%,创造了“小舢板战胜大轮船”的神话。以当月深圳A股超过1万亿元的成交额计算,新股民买入量达到700亿元。
  另外,在中小板、封闭式基金、权证交易上,个人投资者也已经或是正在赶超机构。
  据透露,在主板方面,由于个人投资者的成交占比不断上升,已经逼近90%的绝对控制线。除了股票以外,在基金和权证等衍生市场的交易中,个人也完全占了上风。这和这些产品投资本身应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要求大不相同,可谓十足的亚洲特色。
  据悉,曾经被机构占据的封闭式基金市场,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连续上涨后,已经基本蜕变为一个散户市场。目前,这个市场85%的交易在个人投资者之间展开,这个水平和最新的股票市场不相伯仲。
  而对于风险较大的权证市场上,在今年前3个月,个人投资者的权证交易份额已经从95%上升到97%以上,其他机构的合计交易量已经下降到不足3个百分点。权证市场俨然是个大众市场。
  有报道称,在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高位时,议论泡沫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这种担心更多来源于监管者和机构投资者。在市场资金60%来源于散户的情况下,股市的每一次盘中波动,实际上都成为散户买入的机会。可以说,在最近的几个月内,散户成为股票市场的主导力量。
  业内人士分析说,现在的中国股市,已经演变成脱离上市公司业绩和治理水平的资金型牛市,实际成为政府、机构与散户三方的博弈场所。
  有股民对记者表示,对于泡沫问题,学者和官员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作“结构性泡沫”,因为当前股市平均市盈率偏高主要是垃圾股股价过高造成的,而一些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依然保持在合理水平,泡沫不是全面性的。
  对此,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开放式基金不再独家左右市场走势,今年以来开放式基金在总体上没能跑赢大盘,也使得与之相关的机构的市场魅力大大递减。在今年年初曾经出现了极度的基金热,但这种热潮现在正在逐步降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资金从机构中赎回而自己上阵。也就是说,“股市热”包含了机构对散户的“挤出效应”,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步伐出现停滞、机构投资的总体收益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大规模进入就难以避免。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股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上涨,市场基础不会稳定,引发暴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关注可能的损失比关注可能的赚钱机会更有意义。
  只是,中小投资者何时方能明白其中风险?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龚刚表示,现在股市上的上市公司,很多并非中国业绩最好的企业,恰恰相反,许多国企最终上市的动因是为了解决其经营上面临的困境。这样一来,如果股市面临震荡,影响最大的恐怕不是宏观经济层面,而更多是不明就里的散户投资者。也许很多人会赔光,但是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并不会因此跳水。
  为管理层喝彩?
  指数不断冲高,监管部门却相对缄默,这样的态势市场人士不由得为证监会暗暗叫好。5月11日,证监会终于不再缄默,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看来,证监会的目的不是为了调控股市和打压股市,而是对新入市投资者进行善意风险提醒。
  一位老股民对记者表示,行政性手段打压股市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理由很简单,无人愿意与整整一代人唱反调。更何况,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政府的一个既定政策,而利用股市缓解楼市矛盾,也是一个实用的手段。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预期中的加息等等诸多利空没有兑现,相反早该尽到提示风险义务的证监会终于发话了,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的通知出台,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第一道金牌而已,后面还会有什么我不知道,但就管理层尽到了该尽的职责,只想赞一句,证监会好样的。”
  据记者了解,证监会研究中心认为,成熟的资本市场本质上要求,投资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也许,对于一切已经进入或打算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来说,要理解并始终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投资准则,克制不顾一切、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
  看上去风险教育更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举例说,一位老年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之后,竟又返回柜台,询问此基金的年利息是多少。从中不难看出,相关公司为了自身业务量的提升,完全回避了相关风险,而这无疑是导致市场对股市潜在风险无动于衷的根本原因。
  更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牛市行情下,出现一些过热现象不足为奇,监管层应坚持以制度监管市场,把股市监管的着眼点放在股市建设的制度层面而不是指数层面。
  实际上,监管调控并非没有办法,一直以来市场也在猜测,近期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其中包括一些官员可能站出来公开重申股票投资的风险、征收资本利得税、鼓励大盘股企业出售国有股份、出台“双加息”等等。
  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双加息”就是1次加息54个基点来冷却股市,但1次加息54个基点是史无前例的。有关专家对记者说,这种方法当然会引起短期的抛售,因为它意味着政府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他判断利率不会仅仅为了一个市场而被调整。
  然而,市场并没有看到严厉的“监管”手段出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对记者说,证监会今年以来的监管方式较以前更为理性,监管者的角色定位也逐步清晰,从管股指高低这种“责外事”,回归到最基础的依法监管上来,监管措施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
  紧接着风险提示之后,人们看到的是QDII(合资构境内机构投资者)政策的放开。瑞士集团中国研究部主管何显鸿认为,A股市场的泡沫在短期内不可能破裂,中国政府着眼于鼓励QFII和QDII的发展,包括推出诸如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品,旨在促进股市的自我调整。他认为,由于股市处于高位带来的压力,股市在近期可能发生影响不会有太大的调整。
  经济学家韩志国指出,2007年,政府与管理层管理股市的智慧与能力将面临严重考验,因为“在2007年,有关各方对牛市的评价可能从正面转向负面”。
  据悉,从管理层的意愿上而言,目前也不希望股市有太大的波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表示,央行从总量角度看,进入股市的储蓄资金仍比较正常,不能说是储蓄大搬家,只是一种正常的分流行为,投资者有权选择。
  有关专家分析说,目前,大量过剩的流动性正从银行系统的居民存款流向股票市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大量过剩的流动性还像过去一样留存在银行系统,这只会进一步加大我国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还会通过过多的银行信贷进一步助长经济过热的可能性。
  热不可阻 还会冲高?
  韩志国表示,中国股市的这一轮牛市启动以来,市场每发展到一个关键点位特别是整数点位,“泡沫论”和主张打压股市的观点就会抬头,2000点如此,3000点如此,4000点就更是如此。
  韩志国表示,判断股市的走势,最关键的是要看市场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前无古人,中国股市的高速发展也会后无来者。韩分析道,2007年3月30日,沪市股指收盘价为3183.983点,静态市盈率为44.36倍,动态市盈率为30倍左右;2007年5月11日,沪市股指收盘价为4021.678点,静态市盈率为42.04倍,动态市盈率也为30倍左右。“在大盘指数上涨了26.31%的同时,静态市盈率却在下降,动态市盈率保持不变,我们多年来所梦寐以求的是不是这样的局面?” 
  在韩志国看来,大牛市的巨大财富效应逐步扩散并持续发酵,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空前觉醒。韩志国分析说,从2007年4月27日到5月11日,仅6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就从7.727元上升到7.6761元,这就不可能不对市场形成强大刺激,促使A股与B股的开户数双双出现高峰。
  而一位老股民对记者表示,我们只有清晰地洞悉到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才能把握住目前和未来A股市场的波动趋势,才能读懂未来A股市场波动的“天象”与“密码”。否则,我们只能在莫名的担忧中让财富从自己的手指中无情地流失掉。
  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基于中国整体经济持续走好,上市公司业绩相当不错,加上2008年奥运即将来临,国家肯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股市平稳,所以股市在奥运前都应当是处于牛市。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未来的6个月到18个月,能使中国股市根本趋势发生逆转的只有一个因素,开征资本利得税。但是,吴晓求是不主张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他表示,在培育市场初期,往往不宜征收资本利得税。
  吴晓求曾表示,如果资本利得税政策出台,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是灭顶之灾。由于征收资本利得税,台湾地区股市从1万点跌到3000点,最后不得不取消资本利得税。他认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缺乏分散风险和储备财富的功能,只有资本市场才能提供这样一个体系,政策一定是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表示,中国A股市场在未来十年将超过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成为美国与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预计到2016年,中国股票市值可达5兆美元,到2020年达10兆美元,占中国GDP比重达七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的话也坚定了市场的信心。他说,应把当前过剩的货币资金进一步引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国股市才刚刚走出5年大熊市的泥潭,根本谈不上“过热”,只不过是由于不断创出了历史新高,曾经弥漫在市场里的熊市思维使得很多人觉得“高处不胜寒”而已!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有“亚洲股神”之称的恒地主席李兆基说,现时内地股市已陷入疯狂,内地的经济发展不是“有病”,只是太过精神充沛。
  据记者了解,在泡沫论与股市如何降温的争论中,还是有太多的乐观者。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说,2008年挑战沪指6000点。
  有趣的是,一季度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唱空中国股市时却还忙着买入。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表示,QFII之所以在高位进入中国,那就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A股市盈率并不高,或者说40倍A股和16倍的H股一样有吸引力。
    ★疯狂的代价
  每一次股市崩盘的“尸检”报告都触目惊心,但似乎都无法使人们免于贪婪的诱惑,于是悲剧注定一次次上演
  ★ 本刊记者/蒋明倬
  股市里只有两种情感――希望和恐惧。问题只是,当你该恐惧的时候你却满怀希望;而该满怀希望的时候,却又十分恐惧。
  在牛市来临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多数是让人啧啧称道的股市暴富神话,这样的神话广泛的流传燃起了更多人的希望,而另外一种情绪――恐惧却慢慢的被淡化。唤醒历史上那些令人恐惧的时刻,也许才会让更多的满怀希望的人不至于滑向疯狂……
  纽约1929大崩盘: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一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
  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
  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
  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此番中国牛市,能否摆脱宿命,出现理性回调,回归基本面,从而避免股灾,以软着陆收场?

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地图|风险声明|隐私政策|风险提示函|基金业务规则|反洗钱|投资者教育园地|投资者权益|销售人员资质| 债券人员公示

版权所有: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Soochow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All Right Reserved

客服电话:400-821-0588 客服邮箱:services@scfund.com.cn 投诉、反商业贿赂举报电话:021-50509888转投诉专线 邮箱:tousu@scfund.com.cn

公司声明: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