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会议勾勒蓝图 2005年货币政策五大猜想
正在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勾勒央行2005年工作蓝图的同时,也将广受关注的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公诸于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稳健"再次与货币政策紧紧相连,央行又明确公布其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的情况下,2005年的货币政策还有什么悬念?
利率会否继续上调
由于货币供应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关系与往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人断言,2005年最难制定的宏观政策,也许就是货币政策。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向记者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从量上说就是不冷不热。但是用什么标准来测量冷和热,本身就是个问题。
他说,去年出乎意料的反降为升的货币流通速度,给今年货币政策的制订出了个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改革过分依赖数量调整的货币政策,充分利用包括利率等多种货币参数,并且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更多地注重控制通货膨胀。而央行也将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锁定在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上。
他认为,央行在制定2005年货币政策时,将不再像往年那样仅仅依赖于货币供应指标,而会比过去更多地关注利率这一价格杠杆对货币供求的调节作用。据他推断,鉴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较快,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等等因素,今年我国的利率水平将跟随美联储利率的进一步提高而有所上调,幅度大约为75个基点。
汇率机制会否增大弹性
一位权威金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密切关注外资流入和国际贸易情况,是央行今年制订货币政策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保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已经纳入央行今年的工作目标。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去年人民币经常项目顺差在减少,而资本流入的量在增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外资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进行了大量频繁的对冲操作,这无疑将增大操作成本,也必然会给央行带来财务压力,这一状况与我国目前汇率机制不够灵活不无关系。与此同时,目前实际上的固定汇率机制也不利于调整国际收支。如果汇率浮动的区间大一些,国际收支压力就会减小,对冲操作也不需要那么频繁,流入的外资也不会有那么多了。
这位权威金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资本项下管制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要加强外汇管理,另一方面应在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外汇市场的工具和产品创新,增大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
上海证券报/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