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经济不能高枕无忧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
尽管美国政府内外的经济学家对美国2005年经济有较高的信心,认为美国的GDP增长仍可达到3.5%甚至更高,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担心,五种因素会使2005年的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动荡,这就是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下滑、石油价格的疯狂攀升、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通胀的大幅度上升,以及世界经济和安全形势出现剧烈震荡。
据《商业周刊》对著名经济学家所作的调查表明,经济学界认为美元硬着陆对美国2005年经济稳定发展所产生的破坏作用要大于其他任何因素。人们担心,美元汇率的进一步下滑,将不断打击美国吸引国外资本的能力,而这些国外资金却是美国经济和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经济学界担心上世纪80年代的情形在美国重演。当时,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两年内大幅度下跌了40%,导致美国国库债券收益率飙升2%,进而拖累股市在1987年10月一个月内暴跌30%。目前,国际企业和银行界已经出现不愿持有美国国库券的迹象。如果要想阻止或减缓国外资本对美元信心的下跌速度,美联储将被迫加速提息,但提息过快不但会打击美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并会加剧消费者的债务负担,从而打击消费,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
油价波动对美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与美元汇率不同的是,油价有大幅度上升的危险,也有明显下跌的可能。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原油价格攀升到六七十美元一桶的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如此高的油价对美国消费的打击,很可能诱发新的经济萧条。不过,未来一年内的油价也有下跌到每桶25美元左右的可能。如果那样,美国个别季度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攀升到6%左右。
房地产泡沫是美国经济界争论最大的问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从整体上看,除洛杉矶等少数地区外,美国房地产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少数人担心,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住宅大幅度升值,已经在房地产业内积聚起相当可观的泡沫,随着利率的上升,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前景将为期不远,这将使房地产升值的消费增长效应消失,打击消费增长。尽管在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上,美国经济学界分歧严重,但普遍的共识是,在美联储进一步提息的作用下,房地产火爆的场面势必结束。
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学界一直不担忧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威胁,对2005年通胀率的预测从1.4%到4.4%不等。然而,这一现象有可能改变,因为2005年刺激通胀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可能同步出现,齐头并进。如美元汇率的进一步下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业水平的改善,美国人实际收入的提高,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以及工厂开工率日趋饱和等多种因素,都将刺激物价上升。一旦通胀率达到4%以上,美联储应该做的是加快提息步伐,借以防止经济过热。然而,提息又将打击股市、房市,影响消费增长,美联储届时很可能陷入两难处境。
美国经济学界日益清楚,即使美国经济的国内不确定因素都能得到控制,国际因素也可使美国经济出现动荡。如欧元升值对欧洲出口的打击,日本经济恢复步伐的放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降等,都可能形成全球经济下滑,降低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打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使美国经济学家每天都担心的国际因素还包括,发生不可预测的大规模恐怖袭击。“9·11”恐怖事件证明,这类大规模突发事件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消费者信心,对经济形成致命的打击。
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敢排除2005年内再次发生大型恐怖事件或国际局势变故的可能性,而这类事件一旦发生,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将立即发生逆转,新的衰退甚至会马上来临。因此,2005年不但不是美国经济学家高枕无忧的一年,且可能成为大事突发的高危之年。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