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叩动混业之门将于明年初开始启动

 

企业年金入市在这个年度引起的震动和关注显然具有多重意味: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迎来一支实力不俗的生力军只是其中之一。在企业年金入市的背后,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将由此扮演崭新角色,这无疑为市场猜测已久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构筑起巨大的想象与期待平台。

  企业年金基金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各类金融机构都可申请参加、实现共赢。这促进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现任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的一番说明,实际已将企业年金入市的深层意义点拨得非常清晰。

  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年金目前的存量规模有近1000亿元。有关方面预测,今后我国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千亿元以上。如此巨大潜力的市场,自然吸引了无数机构的目光。

  劳动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日前明确表示,企业年金市场将于明年初开始启动。他说,参与企业年金管理运营的金融机构类型众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以及养老金公司等。监管部门将会同有关监管部门,确定每类机构进入的数量,使大家公平参与经营。

  在这一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平台上,来自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的官员,纷纷对这个市场发出了各自的声音: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李正强表示,面对新兴的企业年金市场,基金业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促进行业发展。

  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认为,银行不仅可以作托管人,还可以作专业化的账户管理人,银行可以设立基金公司,也可以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强调了保险公司的使命:保险业可以通过精算技术优势,开发出相应的年金产品,发挥自己在年金市场上的优势。

  现在的问题是,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年金基金给金融机构带来诸多机遇已毋庸置疑,但是,机遇带来的变革也给资本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带来挑战。

  对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养老金市场的巨大规模,只有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才可能有实力在资本市场上发展壮大。也就是说,养老金市场将催生巨无霸式的金融机构,而规模将决定赢者通吃,资本市场上剩者为王的局面将面临冲击。

  此外,在业务取向上金融机构也会发生变革。比如基金公司,在商业银行获准开办基金公司后,可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这时,基金公司能否在养老金市场上有所作为,将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专家预测,将来会有不少基金公司转型做养老金公司。

  监管当局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很多专家认为,企业年金是我国金融混业的开始。接下来的个人账户基金运作也会加剧这种趋势。混业经营必然带来监管协调的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尽管离金融混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企业年金市场的兴起,无疑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试验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无论是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所能积累的经验将无比宝贵。

摘自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