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继续收缩自营规模
与2004年可比的36家券商披露的自营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规模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券商用于股票投资的自营资金降幅小于自营总规模的降幅,这表明券商在收缩自营业务的时候,对股票投资的清理并不是一刀切,在自营业务规范化以后,部分之前在“地下”运作的股票投资资金也开始“阳光化”操作。
自营差价收入排名格局有变
本报对已披露年报的42家公司的自营差价收入进行了排名,红塔证券以15637.18万元位居榜首。这一数字与2004年的最高额23892.04万元有着明显的差距。从总体来看,券商在2005年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一项出现了高达5.04亿的亏损,与2004年2591.82万元的总额相比,可谓出现巨亏。因此,券商自营差价收入整体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在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东方证券、西部证券仍然位列其中,自营证券差价收入分别达9224万、6428万元。此外,排行榜还出现了中金公司、中银国际、第一创业等新面孔,对上一年由老牌券商占据半壁江山的状况造成了较大冲击,华西证券等中小型券商的自营差价收入排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部分券商逆市增仓
在券商纷纷缩减自营业的时候,少数券商逆市增加了自营规模,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4年自营差价收入排名第一的东方证券,将其自营规模由16.11亿元增加到24.7亿,增幅高达53.32%。目前,东方证券在已公布年报的42家券商自营证券差价收入排名中居第四位,差价收入为9224.74万元,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
在券商自营证券差价收入排名中异军突起的中金公司,其自营规模的增幅高达78%,以5.33亿的自营规模获取了1.33亿的差价收入,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截止